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口,每一滴達標水背后都經過層層把關。但傳統的理化指標檢測難以覆蓋所有有毒物質,而便攜式水質生物毒性檢測儀的出現,為市政排水裝上了一道 “生物安全閘口",用發光細菌的 “活體感知" 守護水環境安全。
這款儀器嚴格遵循 GB/T15441-1995 與 ISO11348-3 標準,能同時檢測重金屬、農藥、神經毒劑等近 3000 種有毒化合物。在污水處理廠的日常監測中,操作人員只需取 50ml 出水樣品,加入凍干的明亮發光桿菌,15 分鐘后就能通過抑光率判斷毒性等級。當檢測到 Zn2+ 濃度 1.13mg/L 的標準溶液時,相對線性誤差≤±10%,完-全-滿-足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》的監控要求。

針對市政檢測的流動性需求,儀器采用輕量化設計(5KG)與堅固 PVC 工程箱,便于在各排污口間移動檢測。內置的 8 萬條數據存儲功能,可按時間區間查詢歷史記錄,配合云管理平臺實現長期趨勢分析。通過 RJ45 接口接入廠級 SCADA 系統后,當排水毒性超標時會自動觸發預警,提醒運營方調整處理工藝。
在雨季合流制溢流監測中,儀器展現出獨特優勢:無需復雜前處理,直接檢測初期雨水的綜合毒性,判斷是否需要截留處理。檢測報告中自動關聯的 “檢測人員、地點、參比毒物" 等信息,滿足環保部門的溯源要求。從污水處理廠到市政管網末梢,這款檢測儀用生物監測的全面性,彌補了理化分析的局限性,確保每一滴排放水都經得起生態檢驗。